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

引用~中醫調理,有效治療氣喘

急者治其標,緩者治其本

除改善體質調養脾、肺、腎三臟之外,遠離過敏原,以免刺激而誘發氣喘,平時亦應多運動、放鬆身心,再配合藥膳飲食及按摩來增強免疫力,持之以恆,體質會有顯著的改善。

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,天氣忽冷忽熱,許多氣喘病患的老毛病都犯了,因此醫師特別提醒,當氣喘患者病發時,不妨試著噘嘴式呼吸,即是先吸一口長氣之後,嘴巴呈蠟燭狀,之後再慢慢吐氣,重點是要使吐氣的時間比吸氣的時間還要長,才能減輕呼吸不適的症狀,同時必須遵醫囑按時服藥,定期至門診複檢,並可搭配中醫治療緩解症狀,才能遠離氣喘的威脅。

從緩解症狀開始
過敏性氣喘以症狀治療為主,發作時,身體會釋放大量組織胺,通常醫師會先給予抗組織胺藥物緩解鼻塞、鼻癢及打噴嚏等症狀,但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會有嗜睡、口乾舌燥等副作用,另外,對於年紀較大的男性,則有造成攝護腺肥大的問題。至於類固醇的使用,主要作用在於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,一般稱為「美國仙丹」,會有月亮臉或水牛肩等副作用,對小孩子的生長及副腎上腺素分泌,會有抑制的問題。

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表示,每位氣喘病患都適合中醫治療,而大部分的氣喘多是因過敏引起,老年氣喘則多是因支氣管及肺部功能退化,也就是所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所導致,中醫方面把氣喘分為急性期以及緩解期兩個階段,各有不同的治療藥方如下:
1、急性期── 若有黃痰,黏稠,屬熱性,用麻杏甘石湯以清宣肺熱,平喘止咳;
       若有水聲,痰鳴,屬非熱性,用麻黃湯以發汗散寒,宣肺平喘。
2、緩解期── 以養肺固本湯,四君子湯,補中益氣湯,還少丹服之。


慢性呼吸道發炎
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的疾病,又稱為「哮喘」,呼吸道上層黏膜腫脹,導致呼吸道變窄,使呼吸困難,經常會有咳嗽和窒息感。生理或精神壓力,像是笑、哭、叫、恐懼或精神緊張;呼吸器官感染,如病毒感染;空氣污染,像是菸草所產生的煙霧、動物皮毛、灰塵等;溫濕度的變化,如突然的冷空氣;暴露於化學品,如瓦斯或油漆;或是常見的刺激物等,都會突然引發哮喘發作。但是絕大部分的氣喘患者發病,主要是因環境因素,因此,大多的氣喘發病是可以避免的,另外,如低血糖、腎上腺失調或是特殊的過敏原等等,也都和哮喘有關。

陳潮宗根據臨床觀察表示,寒冷的刺激容易使過敏誘發,按病情發作時的表現,輕者僅有鼻癢、噴嚏、咳嗽、胸悶、喘息等症狀;而重者可見痰液黏稠,阻塞氣管,呼吸困難發作氣喘,甚者兩手前撐、兩肩聳起、無法臥床、額出冷汗、口唇青紫等症狀。

提升免疫力可治本
過敏性氣喘以中醫觀念而言,則屬脾、肺、腎三臟腑處於虛弱狀態所致,並由體內「痰飲內停,外感邪氣」而成疾病。「急者治其標,緩者治其本」是醫治本病的主要原則,「急者治其標」是指在氣喘發作時,出現了危急的症狀,將會危害病患的生命,需要先求穩定病情解除危機,之後再求治療疾病的根本,否則病患性命不保,一切將是空談。「緩者治其本」則是病情較平穩時,只解除疾病症狀不能完全治癒,猶如斬草不除根,惟有連根拔起以杜絕疾病之根源,疾病症得以徹底治癒。

陳潮宗指出,中醫的「免疫療法」是具有層次性的,通常會依照年齡、稟賦,選用不同的治法。中壯年人的免疫問題不在於「不足」,而在於「調節不良」,例如常見於脾、肺氣虛的過敏體質,可以在緩解期(如氣喘宜冬病夏治)採用補肺固表、補中益氣的藥方;但若是在急性期,貿然服用參類補氣藥物,可能適得其反,讓症狀更加惡化,則應該避免。

建議除了要加強病患的有氧運動鍛鍊之外,同時可以選用能兼補「氣、血、陰、陽」,提升免疫力的經驗方「養肺固本丸」(見【生活篇】)。方中選用能健脾胃、補元氣的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西洋參,及滋陰養血的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清華桂,加上滋肺陰、潤躁的麥冬、天門冬,固本補腎氣的巴戟天、枸杞、紫河車,理氣化痰的橘紅、貝母,酌加些甘草、白木耳製丸長期服用,皆可提升免疫力。

過敏性鼻炎與氣喘
過敏性鼻炎是因過敏原刺激,引起的鼻子發炎反應,通常好發於冬春、夏秋交替之際,患者會有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或眼睛搔癢等不適症狀。根據統計,4成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有合併氣喘的毛病,而過敏性鼻炎所造成的鼻塞或發炎,會使鼻腔失去溫暖與濕潤空氣的調節功能,進而刺激下呼吸道引起氣喘的發作,鼻腔的發炎物質也會由神經反射影響下呼吸道,增加下呼吸道收縮的敏感度,使氣喘變得難以控制。

氣喘自我檢測
□感冒時,咳嗽會持續10天以上?
□夜間常有嚴重的咳嗽?
□曾有喘鳴或多次喘鳴發作?
□運動後,會有咳嗽或喘鳴?
□暴露於過敏物或不良空氣環境時,會咳嗽、喘鳴或胸悶?
□是否曾經使用過治療氣喘藥物之後,咳嗽會改善?
若有超過3種以上症狀,即為氣喘。
資料來源: 台視文化公司出版  長春月刊2008年10月號(VOL.307)
企畫、文/李政純

没有评论:

搜索此博客